无论何时,翻译公司(译者)总是以“截稿期限”为伴。有时,不同稿件的“截稿期限”仅相差几分钟,所以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翻译行业,对于品质和速度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国家的客户更倾向于对速度的要求。
不仅仅是翻译行业,所有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在按照一定的交货期在从事各自的业务。在紧张的交货期中突然接到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时,也一定会有人想关上大门将之拒之门外吧。
今天我想阐述的话题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私生活中都存在的“时间”。
译者注定要“不断地奔跑”
无论是在中国、加纳还是现在的日本,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早上6点起床、喝一杯水、花10分钟左右梳洗完毕后,晨跑1小时。每天重复同一条路线的话难免会产生厌倦,因此无论在哪儿,我都会选出三条路线,每天根据心情来选择不同的跑步路线。
据说日本晨跑的人数为964万人(这项调查是以每年晨跑一次以上的人员为对象,实际上养成晨跑习惯的人数会更少一些,但不管怎么说晨跑爱好者还是很多的),大家为了健康、减肥、减少压力等等理由开始晨跑,都在寻求着各自的目标。那么我自己呢,我认为自由译者的工作与“奔跑”这一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都知道村上春树也每天坚持跑步,请恕我冒昧地与这么有名的作家做比较。他已经视跑步为“必须做的事情”,写作灵感的有无并不会影响这个习惯。这是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文艺春秋)中曾经阐述过与跑步的相似之处。就我个人而言,“翻译”和“跑步”并不对立,而是在同一条线上的。
掌握好自己的单圈时间与节奏
实际上“跑步”与“翻译”存在很多共同点。通过“跑步”,让我们对翻译工作有了很多的新认知。在繁忙的“翻译”工作中,我们能够找到新的发现,盯着显示屏中的中文文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跑步”的理解。
比如,跑步者与译者的时间感非常相似。作为自由译者在处理翻译任务时,翻译速度成了关键因素。当我们接到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时候交稿”、“有多少字”这两点。
虽然质量尤为关键,但是无论多么高水准的译稿,如果不能在客户指定的时间内交稿,这项工作则无法成立。
因此,为了按时交稿我们要算出一小时能翻译的字数。这与晨跑时想在一小时之内到达目的地给自己制定的跑步节奏有相似之处。当你跑起来后,即使发现今天早上的身体状况并非最佳,但既然已经出发了就只能按照预计的速度继续下去,一边说服自己一边坚持跑下去。
跑步也好、翻译也好、奥秘在于只要有了开端就会逐渐调整好步伐。对这两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有时候跑到半途后想放慢步伐,但当我全身心地感受自己的呼吸与跑步鞋踩踏地面的声音时,为了不破坏这美妙的复合节奏,我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运动下去。这样,就会感觉步伐更加轻盈,不必担心时间,就好像进入了自动驾驶的状态。如果达到这样的状态,就不会在意剩下的时间以及该如何调节速度了。
跑步者的愉悦感始于足下
翻译也想达到这一境界。以一个固定的速度、非常愉悦的状态,不必在意“还要翻译多少字,才能赶得上截稿期限” 、“一小时翻译了多少字”等等,进入“心流状态”也许有些夸张,但这是最理想的。
心流状态的概念源自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指的是“当人们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件事情时的感觉”。据说当人们进入这种状态时,时间的感觉会变得模糊。之后再回顾这段经历时,就会感觉时间似乎过得非常快。
我们总认为时间无论对谁来说都会有着同样的心流,容易将其视为客观尺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恰好这种状态体现了主观经验所起的重要性。于是,如何看待“用一小时做某件事”,根据观察角度的不同,即在将来、现在、过去的任何一个位置观望时,对时间快慢的感知都会有差异,这一现象也是非常有趣的。
着手翻译之前,时间就像一个箱子,要考虑它能装入多少文字,开始着手工作时,时间的感觉变得模糊;当完成工作回顾飞逝的时间时,会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这应该是译者与流动的时间最理想的互动吧。
=======================================
作者简介
YOSHINARI KAWAI
2008年到中国,在四川省成都学习中文。之后10年的时间里,在湖南省和江苏省对中国文化有了深度的了解。现在在非洲加纳在住,英语和当地的契维语正在努力奋中。
Commenti